阿里腾讯双向“破冰”:基于商业,限于巨头
平台规模见顶下的新增长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智能设备用户和触网比例的不断提高,各大巨头在国内市场的用户规模已接近触顶,互联网行业的发展逻辑逐步由追求增量向挖掘存量转变。多位受访对象在与记者交流时指出,平台之间互联互通进程的推进与行业逻辑驱动下的商业模式变化息息相关。
“消费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大厂多为自建生态,进入产业互联网时代后,其背后的增长逻辑已经发生根本转变,信息全面互联、资源优化配置、多方共赢是发展关键。”易观分析研究合伙人陈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原有的互联网巨头各自“圈地”的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下新的发展趋势,平台之间纷纷打破壁垒进行联通,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南开大学数字经济交叉科学中心研究员陈兵亦向记者表示,当前各大巨头平台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已不再局限于纯粹的流量争夺,而是如何通过业务的进一步开发以及流量的使用来丰富生态、提升用户转化率。
此外,自2021年工信部对互联网企业互相屏蔽的问题给出明确指示后,实现产品互通既满足监管要求,更加符合消费者利益和商家利益,也是应对新兴平台流量争夺,稳定核心用户的重要举措。”
阿里和腾讯的“破冰”合作,是平台发展、监管和用户需求等多重因素驱动下促成的,其核心产品的相互开放对于整个互联网行业的联通,无疑迈出了颇为关键的一步。
互联互通深水区
另一方面,互联互通本身的内涵包括多个层面。例如,早在工信部2021年初印发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中就提出,.推动平台间数据互联互通。构建平台数据字典互认机制,统一工业数据、算法模型、微服务等调用接口。鼓励开展联合攻关、互补合作,制定平台间接口规范,推动机理模型和工业APP的跨平台调用与订阅,打造协同发展、多层次系统化平台体系。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于2022年发布的《关于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在“建立有序开放的平台生态”部分亦提出,平台应依法依规有序推进生态开放,按照统一规则公平对外提供服务,不得恶意不兼容,或设置不合理的程序要求。平台运营者不得利用数据、流量、技术、市场、资本优势,限制其他平台和应用独立运行。推动制定云平台间系统迁移和互联互通标准,加快业务和数据互联互通。
不难看出,在上述政策要求中,除了像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之间的联通,对平台互联互通的更深层意义指向互联网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相互连通,一方面带动行业内中小企业发展,另一方面也顺应了互联网行业反垄断的大趋势。
结合当前互联互通发展阶段,面对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如何实现数据的连通,仍是未来互联网企业合作进入深水区的关键和难点。
从互联互通实现条件来看,如何在促进数据的流通需要和数据保护之间形成动态平衡,对于当下我国数据生态系统的构建,仍面临着一定阻碍。陈兵表示,云端能力、算力系统能否支持大量数据的储存、调用、计算等,数据互通对安全边界该如何拟定,都是未来在技术和政策层面应着力解决的问题。
另外,随着不同层次互联网企业互联互通程度的加深,对于相应技术开发、运营和维系互通的成本也是企业考虑的重要因素。对于阿里、腾讯、字节等头部互联网企业,主动迎接开放和互通是综合其发展现状和自身利益衡量的选择。而对于互联网行业中的大部分中小平台企业,在互联互通过程中如何确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促进整个行业的生态繁荣,改变大型互联网平台掌握绝对优势的局面。
“在海外AI大模型加速突破的背景下,国内的互联网巨头亟待加强生态合作,产品的互联互通有利于加快数据融合,拓展应用场景,从而促进算法和模型的优化创新,推动国产大模型发展。”陈晨表示,随着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应用形态的快速发展,或将是引导互联互通迈入新阶段的重要方向。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